在Quest Store获得超过4万条评论并保持惊人的**★4.9评分的『I Am Cat』。TikTok上相关视频获得数千万播放量**,“#IamCatVR”标签被观看4720万次,在全球掀起了猫咪旋风。
不仅仅是”变成猫”,将大猩猩标签式移动系统优化为猫的动作并结合沙盒元素的设计非常出色。
为什么它在全球如此受欢迎?让我们结合开发背景的调查内容,彻底剖析其魅力。
『I Am Cat』是什么样的游戏?
『I Am Cat』是一款字面意思上让你化身为猫大闹一番的VR游戏。开发商是塞浦路斯的新兴工作室”New Folder Games”。仅有15人的小团队在2024年5月在Quest App Lab发布了抢先体验版,瞬间成为话题。
游戏基本信息
Quest 2/3/3S、PC VR(SteamVR)、PSVR2・Apple Vision Pro即将支持
New Folder Games(塞浦路斯,2019年成立・15人)
舞台是慈祥的奶奶(Granny)的家。玩家化身为一只爱恶作剧的猫,自由探索房子同时完成各种任务。
所谓”任务”并不是严肃的,而是把书架上的书全部推下来、打碎花瓶、妨碍奶奶做饭等等…正是猫会做的恶作剧!左手装有智能手表,另一只猫会发送任务消息。
实际游玩体验和移动系统的本质
初次体验猫视角的震撼
虽然很多VR游戏操纵比例尺,但『I Am Cat』的巧妙之处在于不仅仅是缩小,而是再现了猫特有的视角和动作。
桌子的高度、接近沙发的角度、跳跃的轨迹,都忠实再现了真实猫的物理限制。这创造了与『Moss』俯瞰视角不同的主观小动物体验。
手臂摆动移动的革新性和限制创造的乐趣
这款游戏的真正创新在于**“大猩猩标签式”手臂摆动移动系统**。通过将双手放在地板上交替推动前进,这个看似简单的机制实际上有着深刻的含义。
移动系统的本质乐趣
限制带来的创造性是这款游戏的核心。
物理限制包括双手不在地板上就无法移动。还有体力限制,因为实际挥动手臂所以不能无限奔跑。狭窄空间需要巧妙移动的空间限制也为游戏增添了深度。
玩过『Gorilla Tag』的人会立即理解,但『I Am Cat』故意限制移动速度,再现了猫特有的爆发力和耐力平衡。
例如,想跳上高架子时。在普通游戏中只需按”跳跃按钮”,但在『I Am Cat』中:
- 后退助跑(反复挥动手臂)
- 增加向前的动力(有节奏地挥动手臂)
- 把握时机将双手向前跳跃
- 着陆失败会华丽地翻滚
这一系列动作正是再现了猫的实际动作。玩30分钟第二天肌肉酸痛是必然的,但这正说明了伴随身体性的沉浸感。
与奶奶的攻防战创造的戏剧性
这款游戏的亮点无疑是与奶奶的互动。
虽然奶奶一开始会慈祥地看着你,但如果恶作剧过度…她会拿着平底锅追你!一边喊着”Bad kitty!”一边逼近的身影虽然滑稽却意外地惊心动魄。
我最喜欢的是在奶奶在厨房做饭时偷偷偷食材的任务。被发现后会开始追逐,但可以利用猫的敏捷性逃脱。
钻到家具下面(真的需要爬行!)、躲在窗帘后面、爬到冰箱顶部逃跑。作为最后手段,甚至可以跳到奶奶头上!
感觉就像进入了『汤姆和杰瑞』的世界!
意外物理效果带来的有趣混乱
『I Am Cat』的魅力之一是夸张的物理效果。
例如,本想推倒一本书却意外推倒整个书架,或者跳跃着陆失败后华丽地翻滚…事情往往不按计划进行,但这反而引发笑声。
物理行为让人想起『Job Simulator』和『Boneworks』,但设计更轻松、更夸张。开发者有意平衡了**“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考虑到了YouTube和TikTok的病毒式传播。
开发团队的策略 - 为什么选择猫?
『I Am Cat』成功的背后是New Folder Games的巧妙策略。他们实际上在一年内连续发布了9款VR游戏,包括牙医模拟器『I Am Dentist』和保安游戏『I Am Security』。
“当前Quest用户中相当一部分是寻求社交和模因元素的年轻人,如VRChat和Gorilla Tag。我们决定创作能引起共鸣的内容——‘有趣且值得分享的东西’”
- 来自New Folder Games采访
意外的是,专注于猫来自办公室的闲聊。团队成员都是猫爱好者,各自都有养猫,所以在一次会议上有人开玩笑说:“如果能在VR中变成猫会怎样?如果手变成肉垫会怎样?”
有趣的是,他们从一开始就以病毒式传播为目标进行设计。
例如,在15秒内传达乐趣的简单概念:
- 视觉冲击(四肢着地爬行的人类)
- 不依赖语言的普遍乐趣
- 低价格降低进入门槛(初始14.99美元)
实际上,虽然开发成本不到AAA游戏的1/10,但评论数却压倒了大作。获得了约『Asgard’s Wrath 2』7倍的评论数。
为什么会爆红?社交媒体时代的现象
理由①:适合社交媒体的破坏性猫行为
看看TikTok和YouTube,有大量的『I Am Cat』视频。特别受欢迎的视频包括:
爆红视频内容TOP5
- 毒害(?)奶奶 - 突破200万播放
- 房屋完全破坏速通 - 150万播放
- 20只猫海盗船大乱斗 - 300万播放
- 猫vs狗世纪对决 - 180万播放
- 给奶奶戴锅盖后逃跑 - 250万播放
在社交媒体上,“给奶奶戴锅盖遮住视线”的视频获得了超过3万个赞,显示出仅通过观看就能传达乐趣的游戏设计促成了病毒式传播。
理由②:超越语言障碍的直观乐趣
尽管不支持中文,但许多中国玩家也在享受游戏,因为不需要语言。
“变成猫大闹一番”这个简单概念超越文化和语言差异,任何人都能理解。实际上,我5岁的侄子一边”喵喵”叫一边玩了1个多小时。
理由③:激发社区创造力的设计
开发团队明智地留下了激发玩家创造力的空间。
没有明确目标的自由度:
- 保留不确定是bug还是功能的行为
- 玩家之间可以发明玩法的环境
结果,社区不断创造新的玩法。例如:
- 猫跑酷:以最快速度穿越房子
- 奶奶护卫挑战:保护奶奶免受其他猫的伤害
- 捉迷藏锦标赛:20只猫的正式捉迷藏
- 烹饪对决:谁能做出最好的料理
最新多人游戏更新带来的进一步进化!
2025年6月13日,期待已久的**多人模式”Multicat Madness”**作为免费更新实装!
20只猫大闹!新地图”飞天海盗船”
多人专属新地图”Sky-Purr-ate”的舞台是漂浮在空中的海盗船。
在这个地图可以享受以下活动:
- 雪球大战:甲板上展开的激烈战斗
- 剑术对决:使用中世纪剑的击剑
- 巨型钢琴演奏会:20只猫演奏的混乱音乐
- 烹饪对战:谁能最快做出蛋糕
- 老鼠鬼抓人:1只猫变成老鼠逃跑
添加的自定义元素
随着多人游戏更新,添加了15种猫皮肤。
经典的三花猫、黑猫、暹罗猫:
- 特殊的彩虹色皮肤
- 海盗帽和眼罩等配件
- 金色爪子(评论奖励)
与其他VR猫游戏的深入比较
虽然”在VR中变成猫”的概念以前也有尝试,但没有其他例子能与『I Am Cat』的成功相匹配。为什么?
标题 | 发布年份 | 概念 | 价格 | 评分 |
---|---|---|---|---|
I Am Cat | 2024年 | 猫大闹沙盒 | 约3,100日元 | ★4.9(4万条评论) |
Catify VR | 2018年 | 猫日常生活模拟器 | 约1,000日元 | ★3.2(200条评论) |
Konrad the Kitten | 2017年 | 小猫冒险 | 约1,500日元 | ★3.8(500条评论) |
与『Catify VR』的比较
2018年发布的『Catify VR』提供了在巴黎公寓中做猫的体验。然而,差异很明显:
- Catify VR:体验猫的日常生活(走路、睡觉、磨爪)
- I Am Cat:体验猫的非日常生活(破坏、恶作剧、大冒险)
『I Am Cat』通过专注于**“作为猫大闹一番”的娱乐性**而不是”可能无聊的日常生活模拟器”,成功实现了差异化。
与『Gorilla Tag』的比较
与移动系统的始祖『Gorilla Tag』相比:
- Gorilla Tag:注重竞技性,规则明确
- I Am Cat:注重自由度,无规则的沙盒
这种高自由度允许各种享受方式——单人游戏、合作、竞技、模因视频创作——成为吸引更广泛用户群的优势。
与平面游戏『Stray』的比较
也与2022年引起轰动的PS5/PC猫冒险游戏『Stray』相比,两者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
- Stray:美丽的视觉效果和感人的故事
- I Am Cat:VR独有的身体性和自由破坏
『I Am Cat』通过物理互动实现了VR独有的猫体验,如”自己推倒、抓取、投掷物体”,这在Stray中是不可能的。
用户反馈中的褒贬不一
分析超过4万条评论揭示了有趣的趋势。
赞扬(占总数的85%)
“有人批评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昂贵演示,但它非常有趣。孩子们大笑着玩耍”
— Quest用户(★5)
“在VR中变成猫是个完美的想法。我5分钟就厌倦了,但我14岁的儿子玩了2个小时”
— 家长评论(★4)
“锻炼到手臂要掉下来但笑声停不下来。即使是容易晕VR的我也没事”
— 日本用户(★5)
批评声音(占总数的15%)
“60分钟就玩完了所有内容。剩下的都是重复。20美元太贵了”
— Steam用户(★2)
“买了20美元的本体后教程之后都是付费DLC简直是诈骗”
— 误解的用户(★1)
评论分析揭示的内容
- Quest用户(休闲):压倒性好评
- Steam用户(核心玩家):褒贬不一
- 年轻/家庭用户:特别受欢迎
- 价格投诉:主要是与内容量的比较
有趣的是,即使是批评性评论也不说”无聊”,而是**“想玩更多但内容不够”**。这反过来证明了基本游戏玩法受到高度评价。
户外区域和隐藏元素
更新中添加的户外区域可以享受与肉店老板和斗牛犬等新NPC的战斗。
此外,社区每天都在报告秘密房间和隐藏通道的新发现。
推荐给谁?游玩前的注意事项
特别推荐给这些人!
- VR初学者:操作简单,短时间也能享受
- 想要家庭VR乐趣的人:孩子和大人一起大笑
- 寻求压力释放的人:尽情大闹,神清气爽!
- 主播/内容创作者:内容宝库,观众反响极佳
- 缺乏运动的人:享受乐趣的同时全身运动
- 猫爱好者:无需解释!
游玩前需要知道的事项
- VR晕动症:手臂摆动移动被认为不易晕眩,但有些人会因突然改变方向而晕眩。从15分钟开始,逐渐适应
- 肌肉酸痛:爬行移动比想象中更消耗体力。准备好第二天手臂、肩膀和背部疼痛!热身必不可少
- 游戏空间:至少需要2m×2m。大力挥动手臂时要注意周围的家具和墙壁
- 内容量:单人游戏主要内容2-3小时可以玩完。多人游戏和隐藏元素搜寻可以延长寿命,但不是可以玩100小时的游戏类型
- 地板保护:经常需要跪下,有瑜伽垫会更舒适
舒适游玩的技巧
- 戴手套:保护手部和防滑
- 设置风扇:运动量大,需要良好通风
- 补充水分:每30分钟休息一次
- 与朋友轮流玩:看着也很有趣!
总结:简单中隐藏的深刻游戏设计
『I Am Cat』在技术上绝对不是最前沿的。图形比不上『Half-Life: Alyx』,物理效果也不如『Boneworks』精确。
然而,在抓住”只有在VR中才能实现的体验”的本质方面,它是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通过猫这个主题,巧妙地整合了身体性、比例感和互动自由度。
这款游戏的分析揭示了**约束驱动设计(Constraint-Driven Design)**的巧妙之处。手臂摆动移动的物理约束、猫的大小带来的空间约束,这些创造涌现式游戏玩法的机制是独立VR开发的教科书案例。
与朋友和家人一起玩保证爆笑,独自一人也能充分释放压力。直播可以让观众也参与其中。这部以”乐趣”这种最简单的形式展示VR可能性的作品,真正开辟了VR游戏的新可能性。
约3,100日元就能这么欢笑,还能运动,大家一起享受,性价比最高。如果你有VR头显,一定要体验一次。你一定会沉迷于变成猫大闹一番的乐趣!
最后…请对奶奶好一点(不可能)。